一、螺旋選礦簡介
螺旋選礦是在彎曲成螺旋狀的長槽內進行的選礦進程,仍屬斜麵流選礦領域,但在這兒利用了礦漿在反轉運動中產生的慣性離心力,促進輕、重礦物在槽麵上分帶,並別離連續排出。離心力和重力分力在活動中處於同一數量級,對分選有相同重要效果。自1941年美國人I.B.漢弗萊(Humphreys)製成第一台螺旋。選礦機以來,60年代蘇聯又製造了螺旋溜槽,70年代我國製成了帶滾動設備的旋轉螺旋溜槽,至此螺旋選礦以其特有的礦漿運動方式而自成體係。
二、螺旋選礦分選原理
常用螺旋選礦機的槽斷麵形狀、螺距和螺旋外徑均是不變的。槽麵上某一點沿槽切線方向的傾角a,稱為縱向傾角,縱向傾角的正切等於螺距與該點反轉一周的周長之比,即:
式中:t——螺距; r——螺旋槽麵上任一點距反轉軸線的半徑。
可見,縱向傾角是隨槽麵上某點半徑的減小而增大。在螺旋槽的筆直橫向斷麵上,槽底某點的切線與水平麵的夾角屆稱作橫向傾角。橫向傾角係隨半徑的增大而增大。縱向傾角與橫向傾角一起決定著該點橫麵的最大傾角y,其間的關係為。
r角的方向總是偏向槽的內緣,是影響底層礦粒運動方向的重要因素。
螺旋槽內的礦漿在重力分力效果下沿槽活動,同時又受慣性離心力效果向外緣擴展。所以形成了內緣流層薄.流速低,外緣流層厚,流速高的活動特性據測定,接近內緣液流厚度隻有2~3毫米,呈層流流態,接近外緣流層厚達7-16毫米,流速達1.5-2米/秒,呈明顯的紊流流態,給入的水量增大,濕周向外擴展,但對內緣的活動特性影響不大。
液流除了沿槽的縱向活動外,還存在著內緣流體與外緣流體間的橫向交換。稱作二次環流。因為這種環流運動,使得在槽的內圈(區域A)出現上升分速度,外圈(區域B)則有下降分速度。液流的縱向活動與二次環流疊加結果,形成了液流在槽麵上的螺旋線狀運動。上層液體趨向外緣,基層則趨向內緣。